《中国石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doc(53页珍藏版)》请在安环家知识库上搜索。
1、中国石化 突发 环境 事件 风险 评估指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有限 公司 2019 年 07 月 1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石化在我国境内行使经营管理责任、涉及环境 风险物质的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估,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 油、化工、销售、储运等企业的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储运设施、 销售经营设施等。 2. 编制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
2、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 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 50737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 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JTS 165 海 港总体 设计规范 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SY 6779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气站场安全规程 SY 6780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安全规程 SY 6781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净化厂公众安全防护距。
3、离 2 Q/SH 0729 石化企业水体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要求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 重大 生产 安全事故隐患 判定 标准(试行) 中国石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南 (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3.1 突发 环境 事件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 导致污 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 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 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 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 突发 环境 事件 风险 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
4、危害程度。 3.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 放条件 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简称 “ 环 境 风险物质”。 3.4 环境 风险物质的临界量 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突 发 环境事件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指南所指 环境 风险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具体见附件 1。 3 3.5 环境风险源 指 长期地 或 临时地 生产 、加工、 使用 或 储存 环境 风险物质的 装置 、 设施或场所 。 3.6 环境风险受体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 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
5、等。 3.7 紧急 关 断措施 指 紧急 状况下 能够阻止环境 风险 源中 的 环境 风险物质 进入环境 的 措施 , 如紧急切断阀等 。 3.8 事故 风险物质 处置 措施 指 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处置过程中, 防止环境 风险源 释放 的 环境 风 险物质 及 受 污染的 雨水、 消防水等 在 环境 中 扩散 的设施 , 包括围堰、 防火堤 、 事 故 池 等 风险防控 设施 , 以及 围油栏、收油机、有毒气体捕 消 剂 等 应急 物资 、装备及 设施 。 4. 环境风险源识别范围 ( 1)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油(气)井 场、计量站、接转站、联合站、集气站、净化 厂 、油气。
6、集输管 道 、油 库 、码头 等; ( 2)海洋(含滩海陆岸)开发过程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平台、 计量站、管 道 、码头等; ( 3)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生产 装置、油库、 罐区、 码头、厂际管 道 等; ( 4)销售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油库、站场、 LNG 4 工厂、 加油(气)站、输油管道、码头等; ( 5)管 道储运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油库、站场、 输油管道(含海底管道)、码头等 。 5. 环境风险评估的原则与一般要求 5.1 环境风险评估原则 环境风险等级按照涉及环境风险物质 种类 与 数量、可能影响的环 境风险受体敏感性、环境风险控制水。
7、平等因素进行评估, 从高到低 分 为 一级 、 二级 和三级。 5.2 环境风险 评估 的一般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及时划定或重新划定环境风险等 级: 1) 未划定 环境风险等级或 划定 环境风险等级 已满 三年 的; 2)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种类或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 防范措施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环境风险受 体发生变化,导致 环境风险 等级 变化的; 3) 重要 突发 环境事件 隐患 整改完成的; 4)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造成环境污染的; 5)环境风险评估标准或规范性文件发生变化的。 6. 环境风险 评估 与表征 突发 环境 事件 风险评估,按照资料准备、环境风险源 现场核查、 。
8、环境风险识别与分析、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 、划定环境风险等级 、 编制环境风险 源清单 的 程序 完成 。 环境风险等级可表示为“级别( 环境风险物质量 代码 ( Q/R 值 )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代码 (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 ) +环境风险受体类 5 型代码)” 。 例如: R 值为 5,范围为 1 R 10, R2; M值为 50, 范 围为 M 50, M3; 环境风险受体为类型 1, E1; 环境风险等级可表 示为“ 一级 ( R2( 5) M3( 50) E1)”。 7. 突发 环境 事件 风险 评估 7.1 陆上油气田井场 7.1.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井场单井拉油 。
9、、 单井拉压缩气 ;使用中 的油基泥浆以及井场、处理站废弃油基泥浆(岩屑)储存罐、池、槽 等容器和处理设施的 环境风险识别 及环境风险 等级评估 (不含进流程 的井场)。 7.1.2 环境风险源 划分原则 陆上油气田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具有环境 风险 受体或处于汇水区 域内的,相对独立的油(气)井场、 井组、井群 、油基泥浆( 岩屑) 储存 设施 可作 为一个环境风险源 。 7.1.3 环境风险物质量 ( 1) 油类物质 将 井场采出液 、油基泥浆(岩屑) 最大存在量 q 分为四 种情况: q10t; 10t q50t; 50t q100t; q 100t, 并分别以 Q1、 Q2、 Q3 和 。
10、Q4 表示 。 ( 2) 天然气 计算 井场压缩天然气 及天然气中所含 H2S 等物质的 最大存在量 qi,与其临界量 Qi 的比值 R,按下式计算: R=q1/Q1+q2/Q2 + qn/Qn 式中: q1, q2,.,qn 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 t; Q1, Q2,.,Qn 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 t。 6 根据 R 值计算结果划分为: R 1; 1 R 10; 10 R 100; R 100 四种情况,分别以 R1、 R2、 R3 和 R4 表示。 7.1.4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采用评分法对陆上油气田井场 环境 风险源安全及 设备质量管理 、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等指标进行评估。
11、汇总,确定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 估指标及 控制水平类型划分 分别见表 7-1-1 与表 7-1-2。 环境风险源安全及设备质量管理评估时,赋分因子存在交叉的, 按高分值计分一次。 表 7-1-1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指标内容 分值 安全及 设 备质量 管理 ( 50 分) 安全管理 25 设备质量管理 25 环境风险 防控措 施 ( 50 分)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 30 建设项目 环境风险 防控 要求落实 10 环境风险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 表 7-1-2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类型划分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 M)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类型 M 15 M1 15M 30 M2 30M 。
12、50 M3 M50 M4 ( 1)安全及 设备质量管理 按照表 7-1-3 对 环境 风险源安全及 设备质量管理 情况进行评估。 表 7-1-3 环境风险源安全及 设备质量管理 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分值 安全管理 ( 25 分) 重大 或较大生产安全 事故隐患 未完成整改的 。 25 一般 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未 完成 整改的,每一项记 10 分,记满 25 分 为止 。 0-25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设备质量管 理 ( 25 分) 存在下列任意一项的: ( 1) 未按规定进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的; ( 2)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备设施质量要求的; ( 3)未按设计标准建设的; ( 4)使。
13、用的设备设施等级不满足要求的 。 25 存在下列情况的,每项记 10 分,记满 25 分为止: ( 1)设备设施超期使用且未经过评估的; ( 2)设备设施降等级使用未经评估的; ( 3) 设计变更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 0-25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7 ( 2)环境风险 防控措施 按照表 7-1-4 评估 环境 风险源环境风险 防控措施 。 表 7-1-4 环境 风险源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分值 环境风险防控措 施有效性( 30 分) 事故 紧急关 断 措施( 15 分) 环境 风险源不具备有效的事故紧急关断措施的(符合 紧急关断时效要求)。 15 环境 风险源具备有效的。
14、事故紧急关断措施的(符合紧 急关断时效要求)。 0 事故风险物 质处置措施 ( 15 分) 无 事故 风险物质处置措施 。 15 存在 以下 情况 的,每项记 5 分,记满 15 分为止: ( 1)井场未按要求设排水监控池的; ( 2)井场未按要求设围堰的; ( 3)存在两个及以上雨水排放口的。 0-15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建设项目环境风 险防控要求落实 ( 10 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提出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 的。 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环境风险源事故 现场处置方案 ( 10 分) 存在以下情况的,每项记 5 分,记满 10 分为止: ( 1)无环境风险源事故处。
15、置方案的或环境风险源事故处置方案无 环保内容的 ; ( 2)未按要求开展演练并记录的; ( 3)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 0-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7.1.5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 根据环境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环境风险受 体分为类型 1、类型 2 和类型 3,分别 表示 为 E1、 E2 和 E3。如果井 场周边存在多种类型环境风险受体,则按照重要性和敏感度高的类型 计。环境 风险 受体类别见表 7-1-5。 环境风险源正常生产及事故状况下次生的环境风险物质为气态 并可能仅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的,在判别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时可不 考虑水及 土壤 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源正常生 。
16、产及事故状况下次生 的环境风险物质为液态或固态并可能仅对水或土壤环境产生污染的, 可在判别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时不考虑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表 7-1-5 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 程度类型 划分 类别 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类型 1 ( E1) 井场处于下列环境风险受体汇水区域内的: 集中式地表水 、地下水 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 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 8 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 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17、;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 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 周边现状不满足环评及批复 文件 防护距离要求的; 井场 0.5km半径区域内具有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 公等机构或 1km半径区域内 涉及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密区域。 类型 2 ( E2) 井场处于下列环境风险受体汇水区域内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基 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 要经济价值的海 洋生物生存区域;类型 1以外的 III类地表水、城市景观水体; 井场 0.5-1km半径区域内具有居住区、医疗卫生、。
18、文化教育、科研、行政 办公等机构; 位于 岩溶 地貌、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 类型 3 ( E3) 井场 1km半径区域 内无 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 等机构。 7.1.6 环境风险等级 评估 ( 1)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 3 种类型,按照环境风险物质 量 ( Q/R)、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矩阵,确定 环境风险等级 。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1 时,按表 7-1-6 确定 环 境风险等级 。 表 7-1-6 类型 1( E1)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 物质量 Q/R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Q1/R1。
19、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2/R2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3/R3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4/R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2 时,按 7-1-7 确定环境 风险等级。 表 7-1-7 类型 2( E2)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物 质量 Q/R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Q1/R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Q2/R2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
20、风险 Q3/R3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4/R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3 时,按表 7-1-8 确定环 境风险等级。 9 表 7-1-8 类型 3( E3)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 境风险物 质量 Q/R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Q1/R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Q2/R2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Q3/R3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4/R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21、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 2)环境风险等级调整 位于政府划定的 生态保护红线 区或其他禁止 开发 区域,且未依法 获得政府许可的 环境风险源 ,直接评估为 一级环境风险 。 存在如下任意一种情况的 ,在已评定的等级基础上调高一级,最 高等级为一级: 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不完善或久试未验的; 近三年内,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的; 其他需要进行等级调整的情况 。 7.2 海(水)上油气田系统 7.2.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化海(水)上、滩海陆岸油气生产设施(不 含油、气、水 管道 )的 环境风险识别 及环境风险 等级评估 。 7.2.2 环境风险源 划分原则 海上油气开发的中心平台、井组。
22、平台、单井平台 , 滩海陆岸油气 开发的井台 , 水上油气开发的井台 ,可作为一个环境风险源。 7.2.3 环境风险物质量 计算该风险源涉及 的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 q(如存在总量 呈动态变化,则按年度内最大存在量计算) ,分 为四种情况: q10t; 10t q100t; 100t q500t; q 500t, 并分别以 Q1、 Q2、 Q3 和 Q4 表示 。 7.2.4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采用评分法对 环境 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安全及 设备 质量 管 10 理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 控制水平类型划分 分别见表 7-2-1 与表 7。
23、-2-2。 环境风险源安全及设备质量管 理评估时,赋分因子 存在交叉的, 按高分值计分一次。 表 7-2-1 环境 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指标 分值 生产工艺危险性 ( 10 分) 10 安全及 设备质量 管 理 ( 40 分) 安全 管理 20 设备质量 管理 20 环境风险 防控 措施 ( 50 分)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 3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要求落实 10 环境风险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 表 7-2-2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类型划分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 M)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类型 M 15 M1 15M 30 M2 30M 50 M3 M50 M4 ( 1)生产工艺 危险性 。
24、按照表 7-2-3 评估 环境 风险 源生产工艺 危险性情况。 表 7-2-3 生产工艺危险性评估 评估依据 分值 海上油气开发中心平台 10 海上油气开发井组平台、滩海陆岸油气开发井台、水上油气开发井台 5 海上油气开发单井平台 2 ( 2)安全及 设备质量 管理 安全及 设备质量 管理 情况按照表 7-2-4 进行评估。 表 7-2-4 环境风险源安全及 设备质量 管理 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分值 安全 管理 ( 20 分) 重大 或 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 未完成整改的 。 20 一般 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未 完成 整改的 ,每一项记 7 分,记满 20 分为 止 。 0-20 不存在。
25、上述问题的。 0 设备质量管 理 ( 20 分) 存在下列任意一项的: ( 1) 未按规定进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的; ( 2) 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备设施质量要求的; ( 3)未按设计标准建设的; ( 4) 使用的设备设施等级不满足要求的 。 20 存在下列情况的,每项记 7 分,记满 20 分为止: ( 1)设备设施超期使用且未经过评估的; ( 2)设备设施降等级使用未经评估的; ( 3)设计变更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 。 0-2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11 ( 3)环境风险 防控 措施 按照表 7-2-5 评估 环境 风险源环境风险防控 措施。 表 7-2-5 环境 风 险源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26、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分值 环境风险防 控措施有效 性( 30 分) 事故 紧急 关断 措施 ( 10 分) 环境 风险源不具备有效的事故紧急关断措施的(符合 紧急关断时效要求)。 10 环境 风险源具备有效的事故紧急关断措施的(符合紧 急关断时效要求)。 0 事故 风险 物质 处置 措施( 20) 存在以下情况的,每项记 10 分,记满 20 分为止: ( 1)无清污切换措施的或切换措施无法正常使用的; ( 2)无围堵措施或围堰有损坏的; ( 3)未按照规定配置围油栏、消油剂等应急物资或应 急物资损坏失效的; ( 4)未按规 定收集处理含油废物的; ( 5)不按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0-2。
27、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建设项目环 境风险防控 要求落实 ( 10 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提出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 的。 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环境风险源 事故 现场处 置方案( 10 分) 存在以下情况的, 每项记 5 分,记满 10 分为止: ( 1)无环境风险源事故处置方案的或环境风险源事故处置方案无环 保内容的; ( 2)未按要求开展演练并记录的; ( 3)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 0-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7.2.5 环境风 险受体敏感性 根据环 境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环境风险受 体分为类型 1、类型 2 和类型 3,分别以 E1、 。
28、E2 和 E3 表示。 如果 环 境 风险源周边存在多种类型的环境风险受体,则按照重要性和敏感度 高的 类型计 。 环境风险源正常生产及事故状况下次生的环境风险物质为气态 并可能仅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的,在判别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时可不 考虑水及 土壤 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源正常生产及事故状况下次生 的环境风险物质为液态或固态并可能仅对水或土壤环境产生污染的, 可在判别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时不考虑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12 表 7-2-6 海上 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 程度类型 划分 类别 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类型 1 ( E1) 平台、井台 半径 15km 范围内,具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
29、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特殊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 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 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中的第一类、第二类区; 平台、井台 半径 15km 范围内,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密 区域。 类型 2 ( E2) 平台、井台 半径 15km 范围内,具有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滨风景游览 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中的第三类区。 类型 3 ( E3)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中的第四类区。 表。
30、 7-2-7 水上 环境风险受体 程度类型 划分 类别 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类型 1 ( E1) 平台 所在河流下游 15km 范围内、所在湖泊以平台为中心半径 7km 范围内存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中的 类、 类、 类水体; 类型 2 ( E2) 平台 所在河流下游 15km 范围内、所在湖泊以平台为中心 半径 7km 范围内存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中的 类水体; 类型 3 ( E3) 平台 所在河流下游 15km 范围内、所在湖泊以平台为中心半径 7km 范围内存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中的 类水体 。 7.2.6 环境风险等级 评估。
31、 ( 1)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 3 种类型,按照环境风险物 质 量( Q)、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矩阵,确定环境风险 等级。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 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1 时,按表 7-2-8 确定环 境风险等级。 表 7-2-8 类型 1( E1) 环境风险分 级表 环境风险物质 Q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Q1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2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3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32、 一级环境风险 环境 风险源 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2 时,按 7-2-9 确定环境 风险等级。 表 7-2-9 类型 2( E2)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物质量 Q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Q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2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13 Q3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3 时,按表 7-2-10 确定 环境风险等级。 表 7-2-10 类型 3( E3) 。
33、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物质量 Q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Q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 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Q2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3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Q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 2)环境风险 等 级调整 位于政府划定的 生态保护红线 区或其他禁止 开发 区域,且未依法 获得政府许可的 环境风险源 ,直接评估为 一级环境风险 。 存在如下任意一种情况的,在已评定的等级基础上调高一级,最 高等级为一级: 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不完善或久试未验的; 。
34、近三年内,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的; 其他 需要进行等级调整的情况 。 7.3 油气田 站场环境风险评估 7.3.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化油气田联合站、接转站、 污水站 、 集气站 等 生产设施 的 环境风险识别 及环境风险 等级评估 。 7.3.2 环境风险源 划分原则 站场内长期或临时生产、使用、储存、转输等涉及环境风险物质 的相对独立的一个(套)装置或设施,如原油处理单元、原油罐区、 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储存设施、高矿化度污水罐区、天然气(伴生气) 处理单元、轻烃处理单元、采油气污水处理单元等 ,可作为一个环境 风险源 。 14 7.3.3 环境风险物质 量 1、设施(单元) 计算该。
35、 环境 风险源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 q(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 算)与其临界量 Q 的比值 R: ( 1)当 环境 风险源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 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R; ( 2) 环境 风险源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 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 R: R=q1/Q1+q2/Q2 + qn/Qn 式中: q1, q2,.,qn 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 t; Q1, Q2,.,Qn 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 t。 根据 R 值计算结果划分为: R 1; 1 R 10; 10 R 100; R 100 四种情况。
36、,分别以 R1、 R2、 R3 和 R4 表示。 2、罐组 ( 1)当罐组内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罐组内最大储罐环 境风险物质存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为 R; ( 2)当罐组内涉及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分别计算每种物质最 大储罐存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取最大 R 计算; 根据 R值计算结果划分为 : R 0.4; 0.4 R 2; 2 R 4; R 4 四种情况,分别以 R1、 R2、 R3 和 R4 表示。 7.3.4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采用评分法对 环境 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安全及设备质量 管 理 、环 境风险防控措施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风险源环境风险控 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 控制水平类型。
37、划分 分别见表 7-3-1 与表 7-3-2。 环境风险源安全及设备质量管理评估时,赋分因子存在交叉的, 按高分值计分一次。 15 表 7-3-1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指标 分值 生产工艺危险性( 10 分) 10 安全 及设备质量 管理 ( 30 分) 安全 管理 15 设备质量管理 15 环境风险 防控措 施 ( 60 分)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有效性 4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要求落实 10 环境风险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 表 7-3-2 环境 风险控制水平 类型划分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 M)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类型 M 15 M1 15M 30 M2 30M 50 M3 M50 。
38、M4 ( 1)生产工艺危险性 按照表 7-3-3 评估 环境 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情况。 表 7-3-3 环境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评估 评估依据 分值 高硫气田开采工艺; 10 属于高温 、 高压、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 5 不涉及以上危险工艺过程或国家规定的禁用工艺 /设备。 0 注: 高温指工艺温度 300 ,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p) 10.0MPa, 易燃易爆等物质 是指按照 GB20567 至 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确定的化 学物质。 ( 2)安全及设备质量 管理 按照表 7-3-4 对 环境 风 险源安全 及 设备 质量 管理 情况进行评估。
39、。 表 7-3-4 环境风险源安全及设备质量 管理 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分值 安全 管理 ( 15 分) 重大 或 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 未完成整改的 。 15 一般 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未 完成 整改的,每一项记 5 分,记满 15 分为 止 。 0-15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设备质量 管理( 15 分)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 : ( 1) 未按规定进行设备设施检测、检验的; ( 2) 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备设施质量要求的; ( 3)未按设计标准建设的; ( 4) 使用的设备设施等级不满足要求的 。 15 存在下列情况的,每项记 5 分,记满 15 分为止: ( 1)设备设施超期使用且。
40、未经过评估的; ( 2)设备设施降等级使用未经评估的; ( 3)设计变更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 。 0-15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 3) 环境风险 防控措施 按照 表 7-3-5 评估 环境 风险源环境风险 防控 措施。 16 表 7-3-5 环境 风险源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依据 分值 环境风 险防 控措施 有效 性 ( 40 分) 事故紧急关断 措施( 10 分) 环境 风险源不具备有效的紧急关断措施。 10 环境 风险源具备有效的紧急关断措施 。 0 事故风险物质 处置措施 ( 30 分) 没有 事故风险物质处置措施 。 30 存在下列情况的,每项记 10 分,记满 30。
41、 分为止: ( 1) 未按规定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或雨水监控 池; ( 2)未 按规定 建设事故污水收集系统; ( 3)事故水储存能力不足; ( 4)转输能力不够; ( 5)无事故污染物处置措施; ( 6)厂内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利用、处置专业 设施和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 ( 7) 环境风险物质泄漏监测措施不符合要求。 0-3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建设项目环 境风险防控 要求落实 ( 10 分) ( 1)建设项目 环境 影响评价及 其批复 提出的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 落实的 。 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环境风险源 事故 现场处 置方案( 10 分) 存在以下情况的,每项记 5 分,记满。
42、 10 分为止: ( 1)无 环境 风险源事故处置 方案 的或 环境 风险源事故处置 方案 无 环保内容的; ( 2)未按要求开展演练并记录的; ( 3)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 0-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 7.3.5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 根据环境 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 环境 风险源 周边的环境风险受体分为类型 1、类型 2 和类型 3,分别 表示 为 E1、 E2 和 E3,具体如表 7-3-6 所示。如果 环境 风险源周边存在多种类型 的环境风险受体,则按照重要性和敏感度高的 类型计。 环境风险源正常生产及事故状况下次生的环境风险物质为气态 并可能仅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的。
43、,在判别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时可不 考虑水及 土壤 环境风险受体。环境风险源正常生产及事故状况下次生 的环境风险物质为液态或固态并可能仅对水或土壤环境产生污染的, 可在判别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时不考虑大气环境 风险受体。 表 7-3-6 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 程度类型 划分 类别 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类型 1 ( E1) 环境 风险源所在厂区雨水排口、污水排口 及可能泄漏到穿厂区市政排洪沟的排 放点 下游 10km 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 集中式地表水 、地下水 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 17 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
44、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 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 集中分布区;海 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 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 以 环境 风险源所在厂区雨水排口(含泄洪渠)、废水总排口算起,废水排入受 纳水体后 24 小时流经范围(按受纳河流最大日均流速计算)内涉及跨国界 或 省界 的;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现状不满足环评及批复 文件 防护距离要求的; 环境 风险源周边 5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 位、行政。
45、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 5 万人以上;或 0.5km 范围 内社会人口总数大于 1000 人;或 环境 风险源周边 5km 范围内涉及军事禁区、军事 管理区、国家相关保密区域。 类型 2 ( E2) 环境 风险源所在厂区雨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 10km 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 环境风险受体,或处于下列环境风险受体的汇水区域内: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 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类型 1 以外的 III 类地表水、城市景观水体; 环境 风险源周边 5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 位、。
46、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 1 万人以上、 5 万人以下;或 周边 0.5km 范围内的社会人口总数 500 人以上, 1000 人以下; 环境 风险源位于 岩溶 地貌、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 类型 3 ( E3) 不涉及类型 1 和类型 2 规定的水环境风险受体的; 环境 风险源周边 5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 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 1 万人以下;或 0.5km 范围 内的厂外区域部分人口总数 500 人以下。 7.3.6 环境风险等级评估 ( 1)环 境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 体的 3 种类。
47、型,按照环境风险物 质量( R)、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矩阵,确定环 境风险等级。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1 时,按表 7-3-7 确定 环 境风险等级。 表 7-3-7 类型 1( E1)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物质 量 R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R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R2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R3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R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2 时,按表 7-3。
48、-8 确定环 境风险等级。 18 表 7-3-8 类型 2( E2)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物质 量 R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M4 R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R2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R3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R4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环境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 3 时,按表 7-3-9 确定环 境风险等级。 表 7-3-9 类型 3( E3) 环境风险分级表 环境风险物质 量 R 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M M1 M2 M3。
49、 M4 R1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R2 三级环境风险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R3 三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R4 二级环境风险 二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一级环境风险 ( 2)环境风险等级调整 位于政府划定的 生态保护红线 区或其他禁止 开发 区域,且未依法 获得政府许可的 环境风险源 ,直接评估为 一级环境风险 。 存在如下任意一种情况的,在 已评定的等级基础上调高一级,最 高等级为一级: 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不完善或久试未验的; 近三年内,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的; 其他需要进行等级调整的情况 。 7.4 装置 及 储运 设施 环境风险评估 7.4.1 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化 油气田企业 成品 原 油库、 天然气净化厂, 炼油、化工企业装置 、设施 , 管道储运及销售企业站场 、 LNG 工厂 , 炼油、化工、销售、管道储运 各类油品、化学品、高浓度污水集中储 存设施的 环境风险识别 及环境风险 等级评估 。 7.4.2 环境风险源 划分原则 环境风险源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 ( 1)长期或临时生 产、加工、使用、储存、转输等涉及环境风 19 险物质的相对独立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 ( 2) 各类 油品、化学品、高浓度污水集中储存设施的一个罐组 作为一个风险源 ; ( 3)管道储运、。